攻克痛点堵点 实现关切期盼——税务部门百条便民举措年底前全面兑现
发布日期:2021-09-06 浏览次数:8469
记者日前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的百条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已落地85%,并将在年底前全面兑现。税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推行优质高效智能税费服务,加快建设“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
税务部门直接服务几千万企业纳税人、数亿自然人纳税人和十几亿缴费人,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联系最为广泛的部门之一。党中央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后,税务总局党委迅速启动“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在全国展开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需求调查。
领导调研走访——税务总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示范,各级税务局领导班子以座谈、走访等形式与纳税人缴费人面对面沟通,征集第一手意见建议。
多方换位体验——邀请企业办税人员、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担任“税费服务体验师”,“零距离”感受办税缴费新变化,并就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提出建议;北京等地税务部门变“等意见上门”为“出门找问题”,组织各级“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体验办税缴费过程并列出“问题清单”。
网络广泛搜集——在税务网站、客户端、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平台开设意见征集通道,更加广泛地汇集纳税人缴费人需求诉求。经过对3万多条意见建议的分析研判,超过95%的关切集中在“五盼”:一盼办理流程更便捷,二盼部门协作更完善,三盼政策解读更精准,四盼优惠政策更有力,五盼执法服务更优化。针对这些期盼,税务总局推出“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0大类30项100条举措,一个个攻克影响办税缴费体验的痛点堵点。
集成创新快一步,“删繁就简”更省时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税务总局回应“简便快捷”之盼,将影响办税缴费效率的“小事”作为解民忧的“要事”,精打细磨每一个流程环节,让办税缴费从“能办”走向“好办”。
申报“应简尽简”。过去纳税人申报几个税种就需要填写几张申报表,报表数量多、专业要求高。税务总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在满足征管需要的基础上,精心简并纳税申报。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简化后,98%的纳税人只需填一张表;财产行为税合并申报以及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整合申报,让全国57.4万纳税人少填三分之二表单和三分之一数据项;重庆市税务局推出的“点即报”二期还能够自动计算7项税费申报数据,小规模纳税人只需点击确认即可完成申报。
退税“快速到账”。全联网全覆盖的电子退库,让退税到账平均用时压缩近1/3,小微企业普惠减免退税、留抵退税、个税汇算退税等政策得以更快兑现;优化整合后的出口退税信息系统减少约三分之一申报表单、五分之一数据项,整体申报效率提高30%,让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大大加快。浙江万向集团的会计人员说:“申报方便多了!新系统一上,工作量减少了一大半!”
注销“容缺速办”。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符合即办条件的税务注销当场就能办结,即使资料没带齐也可以通过作出承诺获取“容缺办理”服务,一般流程注销办理时长则视业务类型压缩至5个、10个工作日,创业者不再为“开公司易、办注销难”忧虑。
智能问办常在线,“智慧税务”更省力
进入信息社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期待已经从“最多跑一次”上升到“一次不用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税务总局回应“少跑马路”之盼,持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业务范围,不断完善信息化、智能化办税缴费方式,“一次不用跑”已经覆盖绝大多数场景。
打开电脑“网上办”。企业“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清单扩充到214项,其中203项可全程网上办,近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不用再“跑马路”。在山东省税务局“码上办”平台上,税务人员化身淘宝客服式的网络“服务员”,“聊天式”的沟通反馈使办税缴费变得轻松简单。
掏出手机“掌上办”。在拥有上亿用户的个人所得税APP上,办理年度汇算简易申报平均只需1.7步、耗时仅3秒,2021年汇算清缴期开始以来,99%以上的纳税人通过这一“网红”应用完成了申报;社保费通道广泛进驻微信、支付宝、移动办税软件等平台,社保缴费完成“现场办”到“掌上交”的转变。
就近就便“自助办”。在集“导税+办税”“自助+他助”于一体的“云端办税服务厅”里,办事引导清晰明了,即使第一次使用也能很快找到需要的功能。在福建,纳税人网上办税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税事远程帮”获得“手把手”的同屏辅导;在广东,嵌入办税功能的1.4万台银行智慧柜员机,让群众在家门口的银行就能自助办税缴费;在重庆,给12366热线打个电话就能办妥25项涉税事项。
主题套餐更丰盛,“跨界协同”更省事
“放管服”改革进行到今天,要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上再进一步,就必须勇于打破固有藩篱。过去,群众办理一些特定事项需要往返奔波于不同窗口、不同职能部门甚至不同省市之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税务总局回应“一次办好”之盼,积极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推出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让“跨界业务”办理由“跟着流程跑”变为“协同一次办”。
“联合办”一步办结。联合自然资源等部门推出的不动产交易业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让缴税、登记、领证在一处就可以办好;联合公安部门建立的协同办理机制,让车主缴税、上牌无缝衔接;宁波、陕西等多地税务部门还建立起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的服务新模式,新办企业仅需前往一个窗口、递交一份资料,就能一次办结多个部门手续。
“跨省办”一键直达。随着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自7月起在12省(市)成功上线,办税缴费的空间阻隔被进一步打破,纳税人不必出差就可以将应当在外省缴纳的税款实时缴入国库。现在纳税人在上海就能完成江苏的税务登记,在成都可以办理在重庆的税款预缴申报,在河北能够办妥北京企业搬迁的涉税手续,不断升级的“通办”体验正有力服务企业跨区域经营。
“打包办”一包到底。“套餐式”服务将一项涉税业务的信息采集、报表填报、资料报送“打包”在一起,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上海市税务局开发8个办税套餐,每个套餐平均可为纳税人缩短90%以上办理时间。
税费优惠落袋快,“直达快享”更省钱
政策执行“接地气”,才能让好政策“真落地”。近年来,为了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税费优惠政策。但一些纳税人由于缺乏税收专业知识,面对众多优惠政策“不知上哪找、不懂怎么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税务部门回应“政策享用”之盼,推出“直达快享”举措,让优惠政策真正成为纾困解难的“及时雨”、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政策信息“精准直达”。“公司刚购入一批生产线,税务部门的互动平台就发来关于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政策沿用的文件,非常贴心!”精准及时的政策信息让厦门宏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颇感意外。运用更加“聪明”的税收大数据,税务机关能够精确找到符合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缴费人,政策信息推送从“千篇一律”转向“千人千面”。现在纳税人缴费人登录电子税务局,自己可以适用哪些优惠政策、应当如何操作一目了然,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截至目前,已精准推送44批次税费优惠政策,惠及纳税人缴费人4.56亿户次。
政策红利“便捷落袋”。税务部门实行征管操作办法与税费优惠政策同步发布、同步解读,并广泛推行“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的税费优惠享受方式,这意味着享受部分普惠性政策不再需要一一进行事前审批,使政策发布和兑现趋近同步完成。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规模将达5500亿元。
政策扶持“春雨润苗”。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对扩大就业、完善我国产业和市场体系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助力小微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税务总局联合全国工商联实施“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3大类主题活动12项行动措施,开展政策宣讲、现场培训、在线直播等活动7300余场次。优越的税收营商环境,让小微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茁壮成长,截至目前,2570万户次小微市场主体享受减税降费1153亿元。在“银税互动”机制下,小微企业涉税数据转化为“无形资产”,仅2021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就通过“银税互动”获得了免抵押的银行信用贷款250.5万笔、7758.2亿元。
执法监管有力度,“刚柔并济”更省心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税务总局回应“执法更优”之盼,进一步探索税收监管新机制,以刚柔并济的税收监管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丰富依法治税实践。
轻微违法“首违不罚”。4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的第一批10项“首违不罚”清单,对首次发生且能够主动改正或在期限内改正的轻微涉税违法不予行政处罚,这是税务部门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柔性执法”的又一次探索。
数据监测“未病先防”。为从根源上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税务部门秉持“治未病”理念,运用大数据监测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引导企业及时“主动就医”。浙江省税务局借助集成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自助导税设备,几秒钟就能整理纳税人未办结信息形成涉税体检报告,既能帮助企业开展税收数据分析,还能助力企业查摆涉税风险、做好内控调查。
精细监管“对症施策”。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预警,税务部门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信用+风险”新型动态监管机制,对高信用低风险的无事不扰,对低信用高风险的分类应对,对经济运行中的新业态新情况新问题跟进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偷逃税多发行业和领域依法严查,对“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露头就打。今年1-7月,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共立案检查、组织自查和其他稽查督导纳税人8.71万户,依法经营诚信纳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本文摘自国家税务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