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大数据:服务全局的力量不断生长
发布日期:2020-07-20 浏览次数:9060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税收数据优势,向全系统提出“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的明确要求。短短数月,各级税务机关闻令而动,深挖细掘税收大数据这座“金山银库”,进一步盘活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拓展数据应用,竭力为复工复产复销按下“快进键”,赢得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广泛赞誉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各地税务部门正在系统总结今年以来税收大数据服务大局的有益经验,持续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数据发力,税务力量迅速集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生产环环相扣,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为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各地税务部门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扣“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这一关键,积极发力、主动作为,在及时全面客观的税收大数据海洋中寻找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复销的“钥匙”。
——“架”起产销桥。疫情发生后,有些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有些企业面临产品销路不通的困难。产销信息不对称,怎么办?税务部门在严格依法保护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大数据,深入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分析,遵循市场化自愿性原则,为企业双方进行购销对接提供精准服务,打通产业链条。
浙江九安盾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由于上游供应商停产,企业原材料不足,面临停产压力。当地税务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运用大数据手段,按企业需求设置产品性能、地理区域、运输要素等指标,在全市范围内为其筛选出20家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为其稳产增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
——“贷”来新动力。疫情期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税务部门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积极开展“银税互动”,缓解企业资金困境。今年以来,纳入“银税互动”的企业从纳税信用A级、B级拓展到M级,数量增加了一倍。
受疫情影响,上海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高达1200多万元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仅用一周时间,该公司便在“银税互动”平台获得了200万元贷款。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的注入,不仅解决了30位研发人员工资发放难题,而且为获取下一轮融资争取了时间。
——“瞄”准享优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台了多批支持抗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确保企业应享尽享这些税收优惠?税收大数据成为各地税务部门准确“找”到应享未享企业的重要工具。深圳市税务部门联合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企业画像,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查找潜在扶持对象名单。差点错过优惠的深圳市新大运车城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的提醒下,及时享受二手车经销企业减按0.5%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优惠。
——减负少跑腿。如何让纳税人在疫情期间尽量少跑路,也是税收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4月,宁波余姚市税务部门上线了“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功能,通过预先整合各项办税数据,从申领发票、发票代开等办税服务厅高频办理事项入手,借助智能程序为纳税人日常办税行为习惯精准“画像”,在纳税人上门办税现场即时为其出具“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并从“非接触式”办理途径、操作指引等方面逐项提出办税效率优化方案,向纳税人推介更优的办税路径。
服务决策,党政领导频频肯定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案头上,总能看到基于税收大数据形成的各类资政报告。除了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税收大数据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方面逐步形成独特优势。很多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明确表示,基于税收数据的分析很有价值,在经济形势分析中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用税务局的意见。
“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近年来,税务总局党委高度重视税收数据的价值,从税务总局到省、市、县级税务部门,自上而下成立了专门的税收数据分析部门,并把税收经济分析摆在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位置。疫情发生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综合运用增值税发票、金税三期等数据资源,分行业、分地区、分主要产品分析复工复产情况,形成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分析报告,成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税收大数据:服务全局的力量不断生长
在福建,企业复工复产初期,税务部门便迅速建立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运行机制,多维度、立体化、全链条反映复工复产进程,得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成果,并形成分析报告,报送至当地政府,切实为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税务智慧”。尤其是福建省税务局报送的复工复产动态监测周报,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疫情发生以来,5G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考虑到北京汇聚了大量以5G研发、应用和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企业,北京市税务局抓住这一特点,基于税收数据,对5G新基建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做出系统分析,并就如何激活5G发展动能向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相应建议,获得北京市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四川,省税务局与省电力公司开展合作,利用税务部门增值税发票数据以及国家电网用电数据,融合构建了数据模型,在全国首创“税电指数”,及时准确监测分析全省各地区、各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全面客观反映各产业、各行业的生产效能,对分析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对此,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已将“税电指数”作为监测全省经济运行的常态化指标之一。
山东省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编制发布了税收经济指数,通过“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两类11个分项指标,为经济运行“扫描画像”,客观反映和佐证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和特点,受到省、市两级领导肯定。
最近几年,广西钦州市面临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成功获批等多个重大发展机遇叠加,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正逢其时。为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大局,广西钦州市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对当地2017年~2019年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资政报告,得到了自治区、钦州市两级领导表扬。
淬炼成钢,应时之举渐成常态
“将应时之需措施固化拓展为常态之举。”在近期一次会议上,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的这一明确要求,为下一步如何持续有效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扶持企业、辅助决策、促进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税务部门在总结工作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税务力量”更持久有力,“税务智慧”更精准长远。
——打通产销常态化。疫情期间,湖北省税务局以战时速度搭建起“湖北税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信息平台”,通过“寻找货源”“谁找过我”“我的需求”和“发布产品”四项功能,帮助企业寻找上下游供应商、采购商。湖北省税务局计划进一步优化平台建设,探索利用税收大数据打通产业链的长效机制,逐步打通与产业依存度较高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税务专网连接通道,实现复工复产数据互访。
——数据分析常态化。“复工复产开票监测系统”是福建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开发的一款软件,按日更新传输发票数据,实现开票户数、开票金额的分地区、分行业、分经济规模、分所有制类型等常用维度查询,大大减轻了后台统一提取数据的工作量。目前,该局正积极探索如何将“一次性数据应用需求”转换为“常态化平台分析功能”。在收集整理包括增值税发票分析在内的数据分析应用需求,统一数据口径、取数规则和业务逻辑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完善分析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的作用。
——服务发展常态化。近期以来,浙江省税务局不断提高税收大数据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拓展税收经济分析维度,由侧重监测税收经济运行情况向兼顾反映就业民生等社会治理领域拓展。通过分析税收大数据而得出的“小微企业销售恢复率”“住宿销售恢复率”“住宿餐饮销售恢复率”等指标被纳入浙江省“精密智控指数”。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税务局进一步迭代升级指标,“增值税发票开票额增长率”也已被纳入省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月综合评价指数(MEI)。
——部门协作常态化。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将与发改、科技、财政、投促等部门合作,共同组建大数据中心,实现多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各行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分析的精准度,为当地政府经济决策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共同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